头部

博仁考研官方微信

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心理学考研学校排名     就业前景

010-5920-1658
13370115958(同微信)

当前位置  |  主页 > 在线测试 >   

2019心理学基础阶段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fsl      2018-05-29       阅读量:

一、单项选择题(40*1=40)
1.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人格特征 D.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
2.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3.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静息电位 B.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 C.动作电位 D.电传导
4.被称作“生命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 )
A.延脑 B.桥脑 C.中脑 D.丘脑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6.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 )
A.触觉、压觉、振动觉、运动觉、痛觉
B.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和痛觉
C.振动觉、运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D.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7.听觉的三个基本特性( )
A.音调、振幅和波形 B.音调、音响和音色
C.频率、振幅和波形 D.音调、音响和波形
8.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
A.接近律 B.相似律 C.连续律 D.多因律
9.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
A.1秒 B.3秒 C.5秒 D.7秒
10.属于短时记忆的是( )
A.工作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程序记忆
11.( )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A.机械复述 B.精细复述 C.联想 D.回忆
1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
A.集中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13.隐蔽性是( )言语的特点。
A.对话 B.独自 C.书面 D.内部
14.( )是一种社会现象。
A.语言 B.言语 C.句子 D.词
15.按照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与持续时间对情绪划分的是( )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16.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信念
17.马斯洛把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 )
A.生长需要 B.缺失需要 C.心理需要 D.基本需要
18.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叫( )
A.知识 B.技能 C.才能 D.天才
19.罗杰斯将自我划分为( )
A.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 B.主体我与客体我
C.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 D.身体自我和精神自我
20.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认为每个人有5~10个(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21.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D.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22.认为人生来就有侵犯动机的理论是( )
A.本能理论 B.生物学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23.科尔曼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阶段,其先后顺序是( )
A.认同、服从、内化 B.服从、内化、认同
C.认同、内化、服从 D.服从、认同、内化
24. 对于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从众属于( )方式。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客观的
25.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 )
A.被试数量最好达到30个 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
C.随机选取被试 D.最好选择有经验的被试
26.艾宾浩斯开辟了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 )
A.节省法 B.复述法 C.迫选法 D.逻辑分析法
27.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
A.2x3设计 B.1 x3设计 C.2x2设计 D.3x3设计
28.采用循环法平衡实验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顺序、被试差异都作为自变量因素来处理的实验设计是( )
A.拉丁方实验设计 B.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
C.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D.被试内设计
29.一个2×3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可以得到( )
A.六个交互作用 B.三个交互作用 C.两个交互作用 D.一个交互作用
30.以下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
A.时间序列设计 B.完全随机化设计
C.随机区组设计 D.事后设计
31.被试的个体差异是心理学实验常遇到的额外变量,试图将被试的差异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
A.完全随机设计 B.混合设计 C.组间设计 D.组内设计
32.唐德斯的减数法将反应时分为三类:A、B、C。其中反应时最长的是( )
A.简单反应时 B.辨别反应时 C.复杂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
33.内隐联想测验是以( )为指标进行的。
A.反应时 B.正确率
C.词的熟悉度 D.词的数量
34.在70年代初,库柏和谢波德用( )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
A.内隐联想实验 B.开窗实验 C.相加因素法反应时 D.减数法反应时
35.绝对阈限的可操性定义是( )
A.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感觉到的刺激的强度值
B.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C.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值
D.被试报告“有感觉”时的刺激值
36.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
A.平均差误法 B.阶梯法 C.最小变化法 D.恒定刺激法
37.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不包括( )
A.练习 B.疲劳 C.习惯 D.成熟
38.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 )的指标。
A.敏感性 B.适应 C.空间分辨率 D.时间分辨率
39.研究长时记忆保持规律的方法是( )
A.全部报告法 B.部分报告法 C.延迟部分报告法 D.重学法
40.下列( )不是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A.启动实验范式 B.词根补笔测验 C.系列回忆法 D.知觉辨认实验
 

二、简答题(3*20=60)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如何构建自我概念。


3.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或者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认知过程的伴随状态,它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D【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机能主义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人本主义是在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派,它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反对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无意识和行为主义对意识研究的忽视。行为主义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根本不同意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强调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为研究对象。
3. 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神经元信号传递方式的掌握。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细胞内的传导采用的是电传导的方式。但在整个脑内,神经元之间传导的主要方式是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因此,B项正确。
4. A【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5.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注意广度概念的掌握。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也叫注意范围。因此,A项正确。
6.D【解析】肤觉具有四种基本形态:触压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触压觉分为触觉和压觉两种,物体振动也是由皮肤感受。
7.B【解析】声音的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它们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响和音色。
8.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知觉组织原则的掌握。知觉组织服从于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有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方向、简单性等。良好连续(连续律)是指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因此,C项正确。
9.B【解析】维耶罗特早在1868年对时距长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大约3秒钟内,估计时间比刺激延时稍长,而在3秒钟之后,估计时间明显地比刺激延时短,被试在3秒的估计最为准确。
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短时记忆的成分。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是7±2个单位;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的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因此,A项正确。
11.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简单的机械复述并不能导致好的记忆效果,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因此,B项正确。
1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而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结论或假说。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C项正确。
1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内部言语的理解。内部言语指伴随着个人思维活动和感情产生的不出声的非交际言语。内部言语是与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等密切联系的高级言语活动,具有非交际性、隐蔽性、语法不规则、表达简练、不连贯等特点。因此,D项正确。
14.A【解析】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15.C 【解析】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是指对情绪的状态具体描述,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就是情绪状态,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的含义。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这里要注意需要和动机的区别,需要是和一个满足需要的客体联系在一起的,而动机是和个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当需要和某项行为形成联系就形成了动机。因此,B项正确。
17.A【解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也曾把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是指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包括了解自己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求美的需要指对于审美和欣赏的需要。1970年,马斯洛又将需要归为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层次,并且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上增加了超级需要,但现在的心理学书中提的最多和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五层次需要论。马斯洛将这些需要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匮乏性需要或缺失需要,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这类需要既与人的本能、健康状况相联系,也与一个人的社会要求有关,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另一类是发展性需要,又称衍生需要或成长需要,是个体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以发挥自我激励的潜能为目标,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也不受人直接欲念的左右,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使人产生快乐。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生长需要。
18.B【解析】考查技能的概念。要求能够把知识、技能、才能和天才四个概念区分开来。
19.C【解析】罗杰斯将自我定义为人格的连续性、稳定性所赖以产生的最小单元,他把自我概念划分为两个部分: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实际自我是人对自我现状的知觉,理想自我是人对自己将要成为怎样的人的理想。罗杰斯认为人格的一致性就是指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一致性。现实的自我总会与理想的自我有距离,这促使人们努力追求理想,而如何追求个人理想构成了不同人的生活风格。因此,本题选C。
20.C【解析】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所共有的特质,它们是在共同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某特定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并表现出个人独具的人格倾向。个人特质又分三个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代表人格中最典型、最概括、最具独特性的人格特质,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渗透并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倾向与表现。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21.C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①生理自我: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二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这阶段大致从二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③心理自我:这阶段需要时间约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22.A【解析】本能理论的观点强调人的侵犯动机是与生俱来的。故选A。
23.D【解析】科尔曼于1961年提出,态度改变的三阶段包括服从、同化、内化。
24.A 【解析】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等方面自愿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是一种被动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25. B【解析】选定什么样的被试样本,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大小而定。选定被试的多少,依研究的问题总体、人力物力条件、实验对象所供选择的可能、处理结果时使用何种统计方法、实验设计的类型、推论的可靠性程度来确定。在实验中并不一定要选择有经验的被试,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性质和目的而定。此外,随机选取被试也很重要,但是在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的是要使被试具有代表性。因此选B。
26.A【解析】艾宾浩斯则冲破冯特认为不能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的禁区,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为此他专门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节省法要求被试把识记材料一遍一遍地诵读,直到第一次(或连续两次)能流畅无误地背诵出来为止,并记下诵读到能背诵所需要的重读次数和时间。然后过一定时间(通常是24小时)再学再背,看看需要读多少次数和时间就能背诵,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次数和时间比较,看看节省了多少次数和时间,这就叫做节省法或重学法。因此选A。
27.A【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性别和被试年龄,性别有男女两个水平,被试年龄有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水平,本实验是2*3的实验设计。
28.A【解析】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在该设计中,实验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循环轮换的方法,以消除实验的顺序效应。当自变量水平超过2个时,拉丁方设计是较为常见的设计。因此选A。
29.D【解析】当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的趋势不一致时,称为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数=2n-n-1(n代表因素的数量,也是主效应的数量)。因此选D。
30.A【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的充分和广泛。事后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是一种非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随机区组和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真实验设计。因此选A。
31.D【解析】组内设计试图将被试的差异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即由一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因此选D。
32.D【解析】简单反应时是呈现一个刺激,被试仅对这个刺激做出反应,它测得的是反应时的基线时间,所以是最短的反应时;辨别反应时是呈现两个以上的刺激,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应,比简单反应时多了一个辨别时间;选择反应时是呈现两个以上的刺激,对每一种刺激都要做相应的反应,包括基线时间、辨别刺激的时间、选择反应的时间。因此选D。
33.A【解析】内隐联想测验简称IAT,是由格林沃德提出的。IAT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因此选A。
34.D【解析】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被试操作心理表象,当角度越大,需要的反应时也就越长,符合减法反应时的规律。因此选D。
35.A【解析】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的大小是绝对阈限概念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感觉到的刺激的强度值是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因此选A。
36.D【解析】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值的方法一般为直线内插法。因此选D。
37.D【解析】最小变化法的刺激是一系列呈现的,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刺激呈现的次数非常多,就容易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成熟因素是指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对因变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历时比较长的实验中比较明显。而最小变化法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不会有成熟误差。因此选D。
38.D【解析】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率的指标;视敏度是对空间分辨率的指标;适应是指长期接受一种刺激从而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选D。
39.D【解析】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都是研究瞬时记忆的实验方法,重学法是研究长时记忆保持规律的一种方法。因此选D。
40.C【解析】系列回忆法是研究系列位置效应常用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再学时的节省时间、阈下知觉实验、无意识学习的研究、启动实验范式、对遗忘症病人内隐记忆的研究、词根补笔测验、知觉辨认实验、非语词信息的内隐测验。因此选C。

二、简答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
(1)这种理论的构成依据以下三个基本假设:①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再充当激励工具。②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③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①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②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被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③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④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⑤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关于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他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强,潜力就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就相应减弱。高级需要的实现要求首先满足低级需要。在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
(4)马斯洛看到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区别,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他并没有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他认识到在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同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的人为了理想可以不考虑生理上、安全上的需要而去追求更高的需要。
2.如何构建自我概念。
【参考答案】
(1)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人们常由自己的所做所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自我概念,即我做了什么,我就是什么样的人。
(2)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他人认为我怎样呢?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
(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通过与别人相比,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比如你认为自己的胆子比较大,怎样才能证明呢?你就可以通过与你的朋友相比,晚上在野外走的时候,你不害怕,而你的朋友害怕,你就可以推论说自己的胆子比较大。
(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人们反省自己来了解自我。
3.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
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反应时技术一般包括减法反应时分析法和加法反应时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加法反应时分析法是减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发展和延伸,与减法反应时分析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1)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相同点
①这两种反应时分析法都是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技术。
②这两种反应时分析法都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在时间上进行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因此不同的心理操作能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
③这两种反应时分析法都需要构思精细的研究设计。
(2)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不同点
①这两种反应时分析法的基本逻辑不同
A.减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基本逻辑: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
B.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基本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②这两种反应时分析法的前提条件不同
A.减法反应时分析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要求在相减的两种反应时作业中有严格的相同或匹配的部分,只有满足上述两点,才能应用减法反应时分析法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减法反应时分析法的两个要求有时不能得到满足,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难以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有时不同作业的匹配也难以做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的上述弱点使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B.加法反应时分析法是以信息的加工方式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如果这一前提不能得到满足,就不能应用加法反应时分析法。另外,两个因素也许能以相加的方式对同一个加工阶段起作用,也许能对不同的加工阶段起作用,并且相互发生影响,这两种情况目前尚不能排除,这也使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③这两种反应时分析法的重点不同
减法反应时分析法要求区分每个阶段加工的时间,而加法反应时分析法认为重要的是辨别认知加工的顺序。

 

上一篇:心理学学硕一轮复习测试题
下一篇:没有了

 页脚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电话:010-5920-1658 / 13370115958
办公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 京师科技大厦A座 10层
企业邮编:100875
官方网址:www.borenkaoyan.com
企业QQ :800111578
企业邮箱:borenkaoyan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