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科学的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心理学学科上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某一分支领域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心理学的理论与历史
2.人格与社会心理
3.脑与认知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1.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不得少于36学分。
2.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教学实践4周。
3.本专业研究生实行中期分流制。中期分流考核在研究生修满学分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进行,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具体作法及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4.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1学分)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54
|
3
|
1
|
|
000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2
|
|
0003
|
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
|
240
|
6
|
1.2
|
|
1701
|
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
54
|
3
|
1
|
郭永玉
|
1702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54
|
3
|
2
|
龙立荣
周宗奎
|
1703
|
高级统计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72
|
4
|
3
|
刘华山
定险峰
|
(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
研究
方向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教师
|
心理学的理论
与历史
|
1704
|
西方心理学派别研究
|
54
|
3
|
3
|
郭永玉
|
1706
|
人格心理研究
|
54
|
3
|
2
|
郭永玉
|
1705
|
社会心理研究
|
54
|
3
|
1
|
佐 斌
|
人格与社会心
理
|
1705
|
社会心理研究
|
54
|
3
|
1
|
佐 斌
|
1706
|
人格心理研究
|
54
|
3
|
2
|
郭永玉
|
1707
|
应用社会心理研究
|
54
|
3
|
4
|
佐 斌
|
|
社会适应行为研究
|
36
|
2
|
3
|
许 锋
|
脑与认知
|
|
认知心理学研究
|
54
|
3
|
2
|
刘思耘
|
|
神经心理学研究
|
54
|
3
|
2
|
彭小虎
|
|
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
54
|
3
|
3
|
刘思耘
彭小虎
|
(三)任意选修课程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教师
|
1710
|
中国人心理研究
|
36
|
2
|
3
|
佐斌
|
1711
|
职业辅导
|
36
|
2
|
4
|
龙立荣
|
1713
|
心理学专题研究
|
36
|
2
|
4
|
刘华山等
|
1714
|
学校心理辅导研究
|
36
|
2
|
3
|
郑晓边
刘华山
江光荣
|
除以上任意选修课程外,心理学系各专业和方向的指定选修课程向本系所有研究生开放,研究生可自由选修。所选课程作为该生的任意选修课程计算学分。
|
五、教学实践
1.本专业硕士生教学实践的形式是:讲授本科心理学课程一章、并协助导师辅导与答疑、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
2.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至少应完成8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成绩合格者,计2个学分。
3.已有2年以上心理学教学经验者可免修教学实践。
六、调查研究
1.本专业硕士生经常性调查研究的形式是:用问卷、访谈或其他形式进行各种心理学调查,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工作等。
2.调查研究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相加,累计时间为4周左右。
3.调查研究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调研结束时,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5篇课程论文。
2.本专业硕士生在通过论文开题报告之前须至少提交1篇学年论文(或研究报告)并公开报告,其成绩由导师小组评定。
3.本专业硕士生于学习期间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含1篇)以上。
4.本专业硕士生一般应在第4学期末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公开答辩,开题报告获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5.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论文选题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2)所选的研究内容有清晰的学术继承,学生要熟悉前人的研究,并能对前代、当代的相关学术观点进行综述和评价。
(3)论文研究设计合理,方法正确,资料可靠。
(4)论文有一定学术创新。创新可体现于选题内容,观点,材料,设计和方法,结论等方面。
(5)语言文字明白洗炼,表达方式(如图、表)恰当,文章结构合理;引文、注释周详;各项文体式样符合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述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过程要注意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科研方法训练以及外语水平提高,以增进硕士生科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养成其科学态度和严谨学风。
九、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学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并且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考试,取得良好或75分以上成绩。所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可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为评定平时学习成绩之依据。
3.在前4个学期,每学期结束前,学生须向导师提交本学期学习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所研读的知识主题,主要书籍文献清单,主要收获等。
4.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2次省级以上学术活动(包括专题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5.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6.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3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7.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