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0题)
1.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户外激情三种元素的流派是()
A 构造主义 B 机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格式塔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式是()
A 物理传导 B 化学传导 C 电传导 D 有机物传导
3.以下不属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区别的是()
A 分布不同,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棒体细胞分布在网膜边缘
B 形状不同,锥体细胞粗短,呈锥形,棒体细胞细长,呈棒状
C 数量不同,锥体细胞少,棒体细胞多
D 功能不同,锥体细胞是昼视细胞,对物体的明暗敏感,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敏感
4.以下属于单眼线索的是()
A 调节 B 幅合 C 纹理梯度 D 双眼视差
5.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A.第1~2周 B.第2~8周 C.第9~15周 D.第21~30周
6.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不在于()。
A、有助于建立亲密咨询关系。 B、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中。
C、有助于咨询师保持自身尊严。 D、避免求助者过分依赖咨询师。
7.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
A、迷恋爱 B、愚蠢爱 C、浪漫爱 D、空洞爱
8. 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A、蒂博特 B、霍曼斯 C、布劳 D、埃莫森
9.对于统计检验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假如真实差异很小时,某个检验仍有较大的把握接受它,就说明这个检验的统计检验力较大
B.统计检验力反映了辨认真实差异的能力
C.双侧检验的统计检验力大于单侧检验力
D.将α水平从1%增大到5%,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能提高统计检验力
10.等距量表的特点是
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二、简答题(3题)
1.简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3.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三、论述题(2题)
1.母婴依恋的类型及特点
2.什么是领导影响力?如何合理地运用和提升影响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CB 6-10 CCBCB
二、简答题
1、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如骑自行车)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2.咨询的定义: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乔治的过程。
区别:
第一,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心理治疗重在拟补
第二,对象和情境不同。心理咨询是正常对象,心理治疗是心里异常的对象。
第三,工作方式不同。心理咨询是介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中,心理治疗大多是会谈。
第四,称谓不同。心理咨询:帮助者称为咨询者,求助者称为来访者或咨客;
心理治疗:帮助者称为治疗者,求助者称为来病人或患者。
第五,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心理咨询:有现实指向的性质,涉及意识的问题;
心理治疗:内在的人格,多与无意识打交道。
3.维果斯基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
(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哪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象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2)探讨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认为人类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机能发展的过程。
(3)研究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思想:“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思想。
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三、论述题(2题)
1.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非相同。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地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并且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
(2)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只是非常短暂的,接近一下就又走开了。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做“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
(3)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去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
2、领导者影响力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综合结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其构成因素大致可划分为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两大因索群。根据两大因素群在领导者影响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同.可把领导者影响力划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大类。
领导者应具备现代开明的经营观念和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意识,并将这些观念贯穿在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信誉意识。领导者应在管理活动中将公司信誉视为公司的生命,高度重视并且珍惜公司的良好形象,自觉为创造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无形财富作战略性的投资。公司最大的成功是信誉上的成功,公司最大的失败是信誉上的失败——这就是信誉意识所决定的公司领导者的价值观。公众意识。公司领导者强调公众意愿和公众舆论对公司决策的重要影响,自觉把公众的意愿作为制定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公司的工作立足于服务公众的基点上。社会意识。领导者应把追求公司利益与追求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沟通意识。领导重视信息的立体沟通和双向沟通,重视信息对策的作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保持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使公司决策始终保持在科学的水平上。
团队意识。领导努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增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步调一致地树立公司整体形象。
CONTACT US
咨询电话:010-5920-1658 / 13370115958
办公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 京师科技大厦A座 10层
企业邮编:100875
官方网址:www.borenkaoyan.com
企业QQ :800111578
企业邮箱:borenkaoyan2006@163.com